報告一:汽車輕量化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主講人簡介
張式程,工學博士, 1977 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學習并相繼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89 年至今任德國奔馳汽車集團研發中心研究員、資深專家及專項主管。學術專長為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技術專長為汽車輕量化及 CAE 技術、汽車疲勞耐久性和被動安全性、焊接結構設計與安全保障、電動汽車動力學及航空航天動力學。
講座信息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汽車產銷第一大國,電動汽車的推廣更居世界首位。能源及環境問題是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電動汽車的最大挑戰之一如何提高續航里程,對傳統汽車而言是如何降低油耗、減少排放。減輕汽車重量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汽車輕量化是在保證汽車強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汽車的整備質量,從而提高汽車的動力利用率,節能減排,提高續航里程。汽車輕量化的原理與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工程領域。報告將介紹輕量化基本原理,在選材、設計及連接方面經常采取的措施及一些應用案例。 在理論研究方面將介紹針對復合材料的等效彈性模量概念及根據歐拉-伯努利梁理論將適用于均勻材料的材料力學撓度公式推廣到層狀復合材料的公式推導及應用案例。
報告二:基于機器學習的 UWB/IMU 可穿戴室內定位系統
主講人簡介
曾卓琦,教授,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室內定位,傳感器融合特聘專家。2022 年成為德國 Fachhochschule des Mittelstands 大學教授,是該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之一,在學校負責機電一體系的教學和研究。
曾在德國博世公司擔任研發科學家,室內定位傳感器融合產品負責人,自動駕駛算法和軟件的研發專家等職位。
講座信息
在火災現場對消防員進行定位一直是一個難題,因為在火災現場無法事先搭建硬件系統,此外 GPS 等其他無線系統在室內由于遮擋導致精度不夠。報告介紹一種基于機器學習的 UWB/IMU 可穿戴室內定位系統。該系統將超寬帶(UWB)和慣性測量單元(IMU)系統嵌套在鞋底,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對 UWB和 IMU 傳感器數據進行分析和融合來獲得室內位置信息,以提高定位精度和魯棒性。這個可穿戴的系統可以用來給消防員定位的難題。這種可穿戴系統可以用來解決消防員定位的難題,它的定位過程分為兩個步驟:腳步識別和步長測量。通過傳感器數據融合,相對于單獨使用傳感器定位,該系統的定位精度有了較大的提高。
報告三:高速信號鏈芯片的電路和系統
主講人簡介
程艷,博士,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理事及汽車芯片特聘專家。2003年負責專用集成電路芯片及通用芯片的開發。2021 年組建團隊。研發的芯片包括車聯網芯片,汽車驅動芯片,汽車車載娛樂系統芯片,手機通信芯片,工業數據傳輸芯片等。
講座信息
高速信號鏈系統 (PHY/Serdes) 由發射端和接收端組成,在通信,汽車和工業場景中有廣泛的應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數字通信技術的進步,高速信號鏈芯片被廣泛應用于光纖通信,無線通信和衛星通信等領域,實現了高速,可靠的數據傳輸。高速信號鏈芯片也在汽車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汽車電子系統如車載娛樂系統,駕駛輔助系統和車聯網等的高速通信和數據處理都離不開高速信號鏈的支持。本報告詳細介紹轉發時鐘電路系統,去偏電路,噪聲的傳輸和過濾等,考慮延遲,功耗和噪聲以平衡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報告四: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原理、功能與開發概述
主講人簡介
劉光明,博士,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理事,特聘專家。2015 年加入大眾汽車(中國)負責動力電池開發與測試,建立大眾中國第一個電池實驗室。2017 年加入德國博世公司,工作方向為動力電池建模電池管理系統軟件開發、快速充電策略開發。2018 年至今在德國奔馳汽車公司任高級工程師,工作方向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功能開發與建模,相繼負責前沿開發與量產項目,研究工作涉及多種電池體系及汽車動力系統構型。
講座信息
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份額和技術水平在近年取得了快速發展。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池的性能對電動汽車的日常使用(續駛里程、加速性能、充電速度)和保有維護(電池成本、電池衰減、維護成本)影響很大。報告從動力電池的結構與工作原理開始,對動力電池的功能需求、測試方法、設計開發方法進行闡述。動力電池技術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報告結合多種工程案例,對電池系統近年來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討論。
時間:2023年10月20日9:30
地點:西海岸校區信息樓南樓A323會議室
承辦單位: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