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學院,劉貴杰,躬耕態度)
2023年9月7日,我在學校的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獲頒了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榮譽證書。于我而言,這是一份禮物,一次總結,也是一個新起點。三十載青絲染白發,回首從教初心,再憶課堂趣事,依舊覺得歷歷在目、無比鮮活。
一、關于課堂:永懷敬畏之心
1993年我從合肥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選擇了回到本科母校山東輕工業學院成為了一名老師。學生時代坐在教室里聽老師們講課時,只覺得羨慕和崇拜,但到了自己要走上講臺的時候才知道有多不容易。要講第一節課前我尤其緊張,提前去上課的教室踩了點,還把精心準備的課程講給了我的導師劉思漢教授聽,認真吸收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即使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登上講臺的一刻還是覺得心跳加快,但伴隨著講課的深入,也就慢慢鎮靜下來。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四塊黑板全部寫滿,正好下課,不用擦,便于同學們記筆記和對照學習。那是一門“工程力學”課,算是我教師道路的起點。來到海大任教后,我前前后后講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等等很多門課程,從第一次的緊張忐忑,我慢慢愛上了講課,愛上了教室和講臺。但每當我在教學中遇到困惑時,我還是會回憶起當時上第一節課的心情,告訴自己要永遠懷著育人初心和敬畏之心,認真對待每一個課堂。都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為此這些年的時間里,我堅持不斷學習、不斷奔跑,讓自己源源不斷地汲取,只為能夠呈現一堂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的好課。
二、關于育人:傳承工匠精神
在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著一個觀點:對于工科學生而言,“紙上得來終覺淺”,更多的知識必須要通過親自動動手在實踐中來獲得。之前海大沒有自己的工程訓練中心,學生實習實訓都要去職業院校,借用人家的場地。為了能夠早日建成一個屬于海大學生自己的實習實訓中心,一個秉持立德樹人根本宗旨、聚焦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海洋特色鮮明、訓練水平一流的工程訓練中心,我熬了很多個夜,付出了很多心血,但依舊樂在其中。2021年8月26日,學校工程訓練中心終于正式揭牌了。作為中心主任,我既為海大的學生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實習實訓中心而感到幸福和驕傲,也深感重任在肩。做工程的人常常提起工匠精神,它講究的是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專注鉆研、創新突破,這是現代人普遍缺失的,也是我們在人才培養中應該著重加強的。海大的工訓中心不僅開設了“工程認知實踐體驗”“3D打印和激光加工——把想象變成現實”“虛擬仿真”等通識課程,還組織承擔和指導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水下機器人比賽、橋梁結構設計大賽等科技競賽,承擔研究生培養和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OUC-SRDP)的加工、試驗和測試等工作,在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顯著。我們不僅服務于工科人才培養,還向文、理科學生開放,以提升他們的工科思維,增強動手能力,弘揚工匠精神。雖然按規定我們每天實訓到下午5點結束,其實只要學生有需要,想到什么時候就到什么時候,我們老師會一直陪著,我們就是要給學生在自己工訓中心實習實訓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三、關于未來:持續散發光熱
為人師者,最盼望的就是桃李滿天下。無論我的學生畢業后走到哪里,我都希望能夠長久地和他們分享喜悅、傾訴煩惱,見證他們成長成才。我和我的畢業研究生們有一個名為“師出同門”的微信群,科研上的、生活上的大事小事,我們都會在里面分享討論。在校讀書只有短短幾年,作為老師更重要的,是扶上馬再送一程。轉眼間,我成為一名老師已經三十多年了。回憶起這三十多年的時光,最大的成就感都是來自于上好了一堂課,培養了一位好學生。這些年的從教經驗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成為一名好老師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學習和實踐。未來,我還會繼續在三尺講臺上努力奮斗個幾十年,也會結識更多優秀的學生。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我想,這正是我一生的追求所在。
我始終為自己選擇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而感到幸福。能夠陪伴無數個青春成長成才,通力合作破解一個個科學難題,讓我感受到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學校事業的騰飛需要工科的支持,社會的發展進步更是需要源源不斷的工科人才,我愿繼續在教師這一平凡又偉大的崗位上繼續散發光熱,為國家培養更多腳踏實地、堪當大任的人才!
作者簡介:
劉貴杰,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獲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023)、山東省高校教學名師(2021)、青島高校教學名師(2020)、青島市拔尖人才(2016)、濰坊鳶都產業領軍人才(2017)等稱號,現任工程學院副院長、工程訓練中心主任、山東省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山東省專業學位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專家庫首批入庫專家、青島市五家市級企業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理事、山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等職。
主要從事水下機器人技術、水下仿生技術、機電裝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智能制造等方向研究,先后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及其他科研項目30余項,獲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出版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其中SCI收錄100余篇。作為第一完成人,2022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年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獎、2019年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015年獲青島市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科研獎勵6項。
先后主持國家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教育部校企協同育人項目、山東省教育廳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7項,校級教育教學重點研究項目3項。先后獲山東省教學成果特等獎(首位)、山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二、第三位)等省部級教學獎勵5項。
劉貴杰個人照
現場講授《工程認知實踐體驗》課程
獲頒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榮譽證書